导入数据...
  
人民网、川观新闻报道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1年6月4日
  查看:71
  来源:

23.png

2018年10月,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三方合作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该中心的建设目标是,通过3至5年的努力,成为立足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青少年宪法及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人才培训基地、青少年法律援助基地、教育与法治协同创新智库,即“三基地一智库”,为中国西南地区青少年宪法及法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充分整合资源,积极搭建平台,紧紧围绕“三基地一智库”的重点任务,多形式、多层次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发挥智库作用 助力法治建设

紧密依托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人员围绕青少年法治教育、未成年人保护与少年司法两个方向开展了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与学术科研活动,取得多项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成果。

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保法》)修订后,积极整合四川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科研优势,围绕《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未保条例》)的修订工作开展课题研究。根据《未保条例》的实际情况,组建由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相关领域专家构成的团队,全面涵盖条例修订所涉及到的法律领域。课题组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对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深度调研、全面分析,紧扣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实际,将现阶段社会和司法实践中的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纳入其中,摸清现状、解剖问题,积极补齐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短板,回应了四川省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前沿问题。

课题组依托现有《未保条例》进行逐条审查修改,全面体现最新立法精神(《未保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典》等)、国内先进经验和四川区域特色,并根据国际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的要求适度超前立法。同时,总结四川省在近年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的经验和特色,增加条款,纳入修订后的条例中予以彰显。经过3次起草研讨及1次论证会议,,形成了《未保条例(专家建议修订稿)》并正式提交给民政厅等相关国家机关。《未保条例(专家建议修订稿)》从原有的9章84条扩展到10章128条,修改内容涉及原条例的每个条文,增加了1万1千字。为《未保法》在四川省的实施提供扎实、详细、操作性强的补充和完善机制。

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在参与地方立法、提供决策咨询、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受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组织专家撰写《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施办法》(建议稿)并上报教育部;开展了二十余项立法咨询与合法性审查活动;受四川省教育厅委托,开展2021年四川省高等学校法治工作评估,大力服务地方法治建设。

创新宣传手段 传播法治理念

该中心在四川省教育厅指导下,针对“法治宣传实效不高”现象,搭建以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和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官方网站为主的线上平台,充分发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积极作用;积极发挥学校法治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在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基础上,利用课堂教学优势、紧抓关键时间节点,形成教育系统主导的宣讲教育型线下模式。中心承办了2019年四川省“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第一至五届四川省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在每年的“法治宣传月”、12月4日的“国家宪法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普法社团、模拟法庭竞赛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围绕未成年人保护与《民法典》宣传主题,打造发布未成年人保护新闻、前沿论文的中心公众号,并聚焦社会关注度高、具有代表性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和社会问题制作系列微电影,通过法治微电影的形式搭建家庭、校园、社会共同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桥梁,以案说法普及“两法”知识,引导社会各界切实担负起推进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职责使命。目前,已完成制作系列法治微电影2部,通过在公众号、学校网站、普法APP、街道社区和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公益放映,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整合资源力量 深化基层合作

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与成都市各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合作共建工作,与成都市龙泉驿区检察院合作共建“成都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与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共同举办“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社会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收集指引研讨会”,联合法学院与眉山市人民检察院共同举办“未成年人罪错行为预防矫治研讨会”。与成都狮子山街道办事处、狮子山街道办司法所建立合作关系,以四川绵竹作为学院师生开展田野调查、社会实践、法治课堂和课题研究的重要阵地,协助绵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2019年11月,四川省教育厅、省司法厅与四川师范大学共建全省首家面向社区的校园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该工作站以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为依托,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师生维权、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功能定位,旨在通过有效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律师法律服务队伍资源,建立各类法律服务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法律工作者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专业优势,为广大师生和周边社区群众提供包括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解、公证鉴定等司法惠民服务。工作站不仅为广大师生和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而且主动走进学校所在社区,与街道办、司法所等基层单位协作,共同推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融入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之中。现阶段,校园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已完成律所、公证、鉴定、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8家合作单位挂牌,正式开启服务站咨询专家现场轮值服务,已接受各类案件咨询35人次。(高景战)


(责编:罗昱、高红霞)

 

原文网址:http://sc.people.com.cn/n2/2021/0602/c379469-34758285.html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